• 首页
  • 报告
  • 资讯
  • 快讯
  • 图表
  • 网址导航

[宏观] 上海:到2025年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达1.8万亿元

[复制链接]
154 |0
发表于 2023-6-22 10: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物质基础。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日前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近期出台的《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目标到2025年,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长5%。




  《行动计划》围绕高端制造引领功能、自主创新策源水平、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等方面提出细分指标。例如,到2025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达1.8万亿元;重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5%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80%以上,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万人等。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根据《行动计划》,上海将实施强链升级、强基筑底、数字蝶变、绿色领跑、企业成长、空间扩展等六大行动,涵盖22项重点任务。



  在强链升级行动中,《行动计划》提出以下五项任务和目标。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制定新一轮三大先导产业发展方案,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集成电路关键环节研发攻关,推动下一代技术创新融合发展。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构建通用大模型,面向垂直领域发展产业生态,建设国际算法创新基地,加快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



  巩固提升重点优势产业。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千亿元级产业,积极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能级,建设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等领域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爆款产品,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布局新赛道和未来产业。落实“四个新赛道”“五大未来产业”行动方案,发展区块链、Web3.0等数字新经济,推动元宇宙重大应用,布局碳捕集利用、“氨-氢”、高效储能等绿色低碳领域,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虚拟显示等终端品牌。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10条在细分领域具有主导力的标志性产业链,“一链一策”抓好强链补链固链。实施车芯联动工程,提升芯片供给能力,建设电子化学品专区,加强关键材料和部件保链稳链。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计划,每年推进1800个技术改造项目。



  培育壮大专业服务机构。每年遴选市级服务型制造企业平台20家以上,每年新增市级设计创新中心50家以上。



  在强基筑底行动中,《行动计划》明确,一方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国家和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出台支持前沿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行动方案,开展一批重点攻关任务。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每年实施攻关项目100个以上。到2025年,推动基础零部件产业化、基础材料示范应用、大型工业基础软件研制突破超250项。



  另一方面,建设产业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提升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展能级,在基础部件、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创建一批国家级和市级平台,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20家左右。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开放型创新联合体,每年新引进外资企业研发中心25家,新增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0家以上。



  实现4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在数字蝶变行动中,《行动计划》包括了三项具体任务。



  一是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机器人应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实现4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面向工业场景加快部署5G专网、千兆光网、算力平台等,实现重点工业企业和园区“双千兆”网络全覆盖,建设民用航空等领域工业5G专网。用好“算力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购买算力服务。



  二是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制定“一厂一方案”,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少于2万台。创新“智评券”,为企业提供评估诊断和改造升级等服务。建设新型智能制造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供需快速匹配的服务体系。



  三是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赋能。实施“工赋上海”行动计划,打造30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培育3家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梯度培育40家“工赋链主”企业,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组团式服务。加快工业元宇宙创新应用,建设民用航空、时尚消费品等领域工业元宇宙平台。



  在绿色领跑行动中,《行动计划》强调,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围绕氢能、高端能源装备、低碳冶金等领域,加快低碳零碳负碳等技术创新,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重大节能先进装备。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落实工业碳达峰方案,实施节能降碳“百一”行动,力争平均每年节约1%用能量。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创建150家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和15家“零碳”示范单位,形成10条具有代表性的绿色供应链,培育10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对标国际标准建设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持续开展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升级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成长行动中,《行动计划》要求,打造一流领航企业。新增15家左右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动态培育50家左右龙头企业。滚动培育50家左右制造业“独角兽”企业、100家左右“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10万家。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推动上海市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超过100家。做强“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达到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达到50个,力争创建10个左右国家级特色集群。推动中小企业“小升规”。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0家左右,推动“小升规”企业发展壮大为“专精特新”企业。(记者 吴丽琳)
        

          转自:中国电子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阅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