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报告
  • 资讯
  • 快讯
  • 图表
  • 网址导航

[市场] 到2025年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全覆盖

[复制链接]
99 |0
发表于 2023-4-30 07: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2025年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全覆盖



多部门发力铁水联运 物流业降本增效




  ■数据



  “十三五”期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由“十二五”末的236万标箱增长到687万标箱,年均增长23.8%。2022年,全国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为875万标箱,同比增长16%,远高于全国货运量的增长速度。目前,沿海主要港口煤炭集港全部改由铁路和水路运输,2020年沿海主要港口矿石铁路和水路疏港比例较2017年提升近20个百分点,既有效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又助力节能降碳。



  ■目标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全覆盖,沿海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达到90%左右。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到1400万标箱,年均增长率超过1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主要港口利用疏港水路、铁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运输大宗货物的比例达到80%,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近日,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联合印发《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聚焦提升联运畅通水平、提高联运服务效能等方面,提出到2025年,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到1400万标箱,年均增长率超过15%等目标。这意味着,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社会物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政策持续发力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铁水联运是指铁路和水路高效联合运输。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多式联运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完善集疏运系统,发展货物多式联运,推广全程“一单制”服务。《“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明确,到2025年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动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联运发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据了解,多式联运是由公路、铁路、水路、管道等运输方式中的两种或以上有机结合,通过相互协调、衔接和转换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



  作为多式联运的重要方式,铁水联运在政策持续加力和经营主体发力下,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呈现运输总量快速增长、运输结构持续调整、基础设施加快联通等良好态势。



  具体来看,“十三五”期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由“十二五”末的236万标箱增长到687万标箱,年均增长23.8%。2022年,全国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为875万标箱,同比增长16%,远高于全国货运量的增长速度。目前,沿海主要港口煤炭集港全部改由铁路和水路运输,2020年沿海主要港口矿石铁路和水路疏港比例较2017年提升近20个百分点,既有效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又助力节能降碳。



  此外,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利用车购税资金,支持26个集疏运铁路进港项目建设。目前,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均超过80%。



  发展目标明确 运输服务更加高效



  “铁路、水路在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方面,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小、污染轻,铁水联运可以充分发挥这一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说。



  尽管铁水联运优势明显,但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铁水联运机制不协同、基础设施联通不畅、运输组织效率不高、联运产品竞争力不强、政策法规标准衔接不够等问题。为充分发挥水路、铁路运输比较优势和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加快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全覆盖,沿海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达到90%左右,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到1400万标箱,年均增长率超过1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主要港口利用疏港水路、铁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运输大宗货物的比例达到80%,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实现铁水联运全覆盖,意味着届时长江干线铁路和水运运输网络基本联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极大缓解,长江物流大通道进一步畅通。”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将为支持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到2025年达到1400万标箱,这意味着“十四五”末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率达到15%,届时铁水联运设施网络将更加完善,社会物流成本进一步下降,运输服务更加高效,重点区域运输结构更加优化。



  聚焦四个方面



  提出13项具体任务行动方案共提出了4个方面共13项任务,内容覆盖了全国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集装箱和大宗货物的铁水联运。



  一是强化一体衔接,提升设施联通水平。行动方案提出,加强港口与铁路的规划和建设衔接,统筹考虑主要港口建设条件、运输需求、货源分布等,加强集装箱、大宗货物铁路运输骨干通道与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设施建设,建立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项目清单管理和更新机制,实施主要港口重要港区集疏运铁路及“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加强港口后方铁路通道与内陆场站能力建设,建好用好铁路场站,推动铁水联运铁路场站布局优化调整。



  二是强化组织协同,提升联运畅通水平。行动方案提出,优化联运组织方式,鼓励铁路、港口、航运开展企业联合营销,针对重点货类发展铁水联运;拓展港口航线和运输服务辐射范围,加强铁路班列、船舶班期的衔接匹配,加快国际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挖掘铁路货运、港口码头、船舶运输潜能,加大运输服务供给;推进主要适箱大宗货物“散改集”,加强设施建设和工艺创新,开展港口内贸集装箱超重运输治理。



  三是强化创新发展,提高联运服务效能。行动方案提出,鼓励支持铁路、港口、航运、货代等加强合作,培育壮大全程物流经营人,打造铁水联运龙头企业品牌;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鼓励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快速完成外贸集装箱货物检查,研究推广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模式,实行快速通关、快速装卸转运,减少“短倒”运输;推动“一单制”,推进铁水联运业务单证电子化和业务线上办理。



  四是强化统筹协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行动方案提出,完善铁水联运标准规则,加强相关标准制修订,完善铁水联运作业规则体系;健全市场价格体系,规范重点领域和环节收费行为,鼓励铁路、港口、航运企业实行铁水联运价格优惠,提升铁水联运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铁路水运行业融合应用,推动实现海关、海事、铁路、港口、航运等信息的开放互通、实时获取。(文言)
        

          转自:中国商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阅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