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作者:中国交通信息化 建设指南 2023年2月,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发布《贵州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试行)》,该指南从贵州省山区高速公路实际出发,围绕扩大内需战略实施,站在全省“一张网”管理的角度,紧紧围绕政企协同、业务协同和产业协同需求,以数据和知识驱动为核心理念,以构建数字型、安全型、高效型、协同型、低碳 型智慧高速公路网为总体目标,打造“三级中心、四层架构、四大中台、八类应用”的智慧高速公路体系,为贵州省智慧高速公路网建设提供技术指导。该指南实施日期为2023年4月1日。以下摘取了指南的部分内容。 基本要求 一般规定 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应贯穿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全生命周期,应全面提升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管养全周期全要素数字化水平。 智慧高速公路业务架构图 数据架构 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应以先进信息技术赋能业务,有效提升高速公路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精心服务能力。 智慧高速公路数据架构图 技术架构 智慧高速公路应采用“云-网-边-端”技术架构。 智慧高速公路技术架构图 数字化基础设施 新建和改(扩)建高速公路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应以路段为单元进行统一建设,设施配置必须考虑周边相邻路段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需求;运营高速公路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宜以区域为单元进行提升改造。 智慧高速公路数字化基础设施宜包括基础设施信息模型、智能感知设施、智能安全设施、智能管控设施、边缘计算设施、车路协同设施、智能养护设施、智能出行服务设施以及基础配套设施等,应根据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服务的实际需求确定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高速公路数字化基础设施应与主体工程有机融合,构建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智能化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融合通信设施 融合通信设施配置应满足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业务需求,结合高速公路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体制,提供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传输服务。融合通信设施建设宜遵循“公专互补、宽窄融合、固移结合”原则,充分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建设泛在异构物联网络。高速公路融合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光纤通信设施(OTN)、4G/5G、NB-IoT、Zigbee、RFID、DSRC、C-V2X、SD-WAN、MESH 等。 绿色供能设施 应根据高速公路特点、供电条件、负荷性质、用电容量等,按照远近结合、永临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电力供给设施建设方案。宜根据地域特点,结合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统筹建设绿色能源网。高速公路沿线设施供电可选用低压直供、中压供电、直流远程供电、新能源微电网等方式,应根据负荷特点及电源可接入条件合理选择。高速公路宜全线布设电缆,且应根据智慧高速公路近、远期需求选择合理的电力电缆芯数、导体截面,必要时可预留安装箱变等供配电设施的基础。 智能云平台 智能云平台建设应遵循标准统一、技术先进、高扩展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易管理维护等原则,可采用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等方式。智能云平台构建应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使数据中心软硬件资源弹性化,实现行业内资源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在智能云平台方面,包括云平台部署、云计算资源池、云管理平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算法中台、业务中台。 智能化应用 应面向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实现建设管理、收费管理、综合执法、养护管理、安全管理、运营管理、经营管理、出行服务智能化等主要功能,将相关功能应集成至智能云平台,基于同一平台实现高速公路网“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 在智能化应用方面,包括建设管理智能化应用、综合执法智能化应用、安全管理智能化应用、养护管理智能化应用、收费管理智能化应用、运营管理智能化应用、经营管理智能化应用、出行服务智能化应用。 信息安全 行业云平台应按照GB/T 22239、JT/T 1417 第三级安全要求执行。区域级/路段级云平台应按照GB/T 22239 第三级中的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的要求执行。外场设备应按照GB/T 22239 在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及安全计算环境等方面的三级安全保护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外场设备的物联网属性,开展安全保护。 工程实施 改(扩)建高速公路、运营高速公路智慧化提升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需对既有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进行全面调查与评价,结合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以及行业管理者、运营管理者和公路使用者的需求,对其后续施工过程中的可利用性作出评价。 加入免费的「智慧城市之智慧交通」知识星球可了解更多行业资讯和资料。 ![]() ![]() ![]() ![]() ┃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发布机构及作者,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供参考,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 获取PDF完整版报告下载方式请关注:报告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