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台积电:嗜水的工业巨兽台积电的发展历程堪称传奇。 在传统商业视角中,台积电的商业模式位于价值链中附加值最低的环节,却实现了极高的利润率和增长性,颠覆了传统商业认知。 然而,对全球供应链极度依赖、技术和市场之间复杂的博弈,以及对其长期稳定发展的深层次质疑,一直伴随着台积电。 台积电的每一步前行,都是在风险与机遇之间徘徊。 尤其是随着可持续发展时代的来临,投资人和利益相关者们越来越关注台积电的可持续发展风险,尤其是其对水资源的需求。 半导体代工巨头台积电成立于1987年,由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与美国德州仪器的前高管张忠谋共同创立,总部位于台湾新竹科学园区。 和老乡富士康类似,台积电专注于半导体行业的纯代工模式,不设计自己的芯片,而是为全球各大科技公司制造芯片。 这种模式使得台积电能够与众多公司合作,如苹果、英伟达、高通和AMD等,成为它们重要的芯片供应商。 台积电通过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为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回报。 台积电引领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发展,推进3纳米及以下制程技术的研发和量产。 同时,台积电在中国、美国、日本等地扩展生产基地,以应对全球半导体需求的增长。 随着台积电在芯片代工领域的行业位置愈加稳固,其在全球的产能也在稳固爬升。 2024年,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已经开始建设。 这个工厂将专注于生产5纳米及更先进技术的芯片。 在这些超级工厂的惊人产出背后,是对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天量消耗。 在所有资源中,水资源是核心问题。 根据标普全球的一篇报告,全球芯片企业的总耗水量已经和香港这座750万人口的城市耗水量相当,而其中芯片代工厂的耗水量占比尤其严重。 随着台积电所在工厂地区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干旱风险,其对水资源的管理正面临严峻挑战。 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双重成功台积电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半导体制程工艺和技术。 台积电是首批实现5纳米制程技术量产的公司,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3纳米制程技术。 目前,台积电正在研发2纳米技术。 台积电在技术上的优势得益于其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和长期的技术积累。 台积电的专利涵盖了半导体制造的多个领域,不仅涉及制程技术的核心突破,还包括生产设备、封装技术、材料科学等方面。 可以说,台积电的半导体制程技术“城高池深”。 除了技术优势之外,台积电的纯代工模式,即只专注于芯片制造而不涉及芯片设计,带来了多个显著的优势。 这种模式允许台积电将所有资源和精力集中在制造工艺的优化和技术创新上,而不需要分散在芯片设计上。 通过避免与客户在芯片设计领域直接竞争,台积电能够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赢得客户的信任,并吸引更多客户选择其代工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