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型摆脱化石能源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能源分布区域性差异是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 化石燃料的使用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实现《巴黎协定》1.5℃长期温控目标需要持续的减排努力。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明确提出各国要“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统中转型摆脱化石燃料”,并且提出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相对于2022年提高三倍,加速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 同时,COP28指出能源分布区域性差异是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本项目首次提出中国煤炭三角区概念,研究该地区低碳转型对于推动我国乃至世界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首次提出中国煤炭三角区概念,包括内蒙古、宁夏、陕西和山西四省区。 煤炭三角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煤炭基地,煤炭资源丰富。 2023 年四省区煤炭产量分别达到12.1 亿吨、1 亿吨、7.6 亿吨和 13.8 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 74%。 煤炭三角区是中国典型的、甚至是唯一一个大型煤炭能源聚集区,长期以来形成了对煤炭资源过度依赖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模式,内蒙古、宁夏、陕西和山西四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和碳强度均处于全国前列。 煤炭三角区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面临巨大挑战,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针对煤炭三角区开展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相关研究,可以为全国乃至全球传统能源地区提供非常宝贵的经验。 三、煤炭三角区的能源转型研究对于改变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和推动公正转型发挥重要作用。 煤炭三角区长期以来对煤炭资源过度开采和依赖,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转型过程中公平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因此本项目对煤炭三角区能源转型进行研究,制定相关战略规划、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促进煤炭三角区能源转型与产业转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煤炭三角区区域公平、生态公平和就业公平提供可行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