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在中国社会是一个特定的有着悠久历史的社会单位和行动主体“县域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来看,县域指县级行政区域,包括市辖区是一个全覆盖的概念;从狭义来看,县域包括县、自治县、民族县、县级市、旗自治旗等,不含市辖区。 在本研究中,县域指狭义上的概念,市辖区暂不纳入评估范围。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有284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1。 县域教育容纳了全国 50%以上的学生,是中国普通教育的基础。 中国的县域教育具有广泛性完整性和复杂性的特征12:广泛性体现在县域教育的覆盖面特别广:完整性体现在县域教育囊括了学前到高中的全学段,部分县域还有高等教育,并且涉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复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向城性,部分农村学生和教师需要进入城市,二是部分乡村教育出现空心化问题,城市教育拥挤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作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将建成教育强国摆在首要位置,赋予教育前所未有的使命责任。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 从教育体系自身构建看,我国在建设教育强国上仍存在不少差距、短板和弱项,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依然任重道远。 县域教育是构成我国庞大教育网络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当每一个县域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时,我们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覆盖面广、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现代教育体系,进而向着教育强国的目标稳步前进。 因此,加大对县域教育的支持力度,并不断创新其发展模式,是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