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没有售价”频频成为出行口号的时代,几十块钱一晚的青旅,甚至是在洗浴中心通宵,就能让特种兵旅游的年轻人低成本直达“远方”。 谁都憧憬像凯鲁亚克《在路上》那样,“背包一甩,去寻找自由。 ”时间来到2024年,县城酒店爆火、国宾馆走红、周末去酒店“Gap day”、双11囤高端酒店券……人们的出行方式中,对“住酒店”这件事,有了新要求——人们不仅关心酒店是否有游泳池、健身房等配套设施,也关心周边半小时靠步行能抵达哪些景点。 对于即将入住的人来说,今夜可以不关心人类,但不能不关心床上的枕头舒不舒服,明天的免费早餐会不会限时结束、能不能送到房间。 酒店不再只是一个可以“落脚睡觉的地方”,更应该是一个有多功能、丰富配套的“休闲圣地”,是“住进去就能快速回血的容器”。 这些发现,都是从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上来的。 社媒的讨论,往往藏着大家的真实需求,也更容易发现某种集体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