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产业发展的缘起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逐渐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嵌入金融行业。 1958年美洲银行首次将电子计算机用于储蓄业务,而1973年成立的SWIFT在今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间电子结算网络。 1980年代以来,为满足民众逐渐增长的零售支付需求,以及基于保护交易者隐私的需要和对现代货币体系的反思,催生了数字货币创新研究的不断发展。 而计算机科学在密码学领域的突破,进一步催生了数字货币的发展。 数字货币的历史发展和技术进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历经多次技术迭代。 1982年,大卫·乔姆(David Chaum)提出利用盲签名技术保护用户的隐私权,基于其首次提出的数字现金(Digital Cash)概念而开发了世界上首个数字货币DigiCash。 1996 年,道格拉斯·杰克逊创立数字货币e-gold,它与黄金1:1兑换,而黄金储备的准备金率为100%。 1998年,戴伟发明B-money,该数字货币项目在历史上首次使用了分布式记账技术。 2005年,尼克·萨博(Nick Szabo)提出Bitgold,首次发明使用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的数字货币,从而使得保存在不同节点中数字货币的账本能够保持一致,还解决了数字货币的发行问题。 2009年,一个网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网友向“加密货币邮件组”成员发送比特币白皮书,正式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标志着基于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技术的完善,这种数字货币也被称为加密货币,因为它没有中央服务器,也没有储备的有形资产,而是基于密码学原理确认货币所有权及确认交易。 由于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分布式记账,因此也没有任何政府或个人能够关闭它们。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芬兰的一台小型服务器挖出了比特币的首个区块,并获得50个比特币奖励,标志着比特币的创世区块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