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碳排放、推动能源转型、在 21 世纪中叶左右实现碳中和目标,已经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2020年 9 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力争于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也被称作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 2023 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8 次缔约方大会(COP28)重 申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 1.5℃以内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所设的目标之一,强调需采取紧急行动和支持,保证这一目标可及。 大会封面决议呼吁各国“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减少能源 系统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在这关键的 10 年加快行动,以便在 2050 年实现与科学相符的净零排放”。 在 COP28 上,东道主阿联酋提出了“全球脱碳加速计划”(GDA),其核心包含三个关键行动:快速拓展未来的能源系统、促进当今的能源系统脱碳、针对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GHG)的行动。 在未来能源系统方面,118 个国家的政府承诺到 2030 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至少达到 11000GW,能效提高一倍,这是最受广泛支持的倡议之一,也写入了大会的封面决定。 此外,大会还成立了一系列旨在减少能源行业碳排放的倡议,包括扩大核能、工业加速转型、氢能标准互认、制冷脱碳、油气行业甲烷减排、电网技术合作等内容。 这些倡议将显著推动全球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使其在实现中国的双碳目标和全球碳中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4 年 2 月 2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风电、光伏等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潜力巨大。 经过持续攻关和积累,我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经全球领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还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新能源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我国成为世界能源发展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 要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兼顾,注意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政府与市场、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 |